你在这里
有感于儿子的绥宁支教
四月初正是上海纽约大学放春假的日子,儿子与几位同学趁着假期去了湖南绥宁县第一中学支教。对于这次的支教活动,我们家三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家长我们觉得大城市的孩子从生活、学习条件来说是属于比较优越的,接触的同学、周围的人的背景也大同小异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国内还是有许多的小地方与大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地区差异之大可能是他之前未曾想象到的,让孩子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另一种生活有助于他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锻炼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个能接受文化、生活差异的cosmopolitan(世界主义者)。这也是实践上纽校训“Make the world your major”(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支教回来后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这次的经历带给他不小的触动。首先是行程颇为艰苦。火车坐了差不多20个小时,下了火车再坐了4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了目的地。其次是当地学生单纯质朴。儿子在出发前认真地备了课,原本还担心学生们会不喜欢,但出乎意料地是他们却非常得热情友善,淳朴至极。学生们试图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词汇,抓住每一个机会与“小老师们”交流,他们甚至会在休息期间与“小老师们”练习英语,这让初为人师的上纽学子很有成就感。但儿子同时也看到了一种无奈:一次在课堂中儿子教他们如何与外国人交流时,其中一个孩子叹了口气,说她永远不会有机会出国,因为家境贫困。儿子据此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他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现实有着清晰的认知,甚至有着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他们理应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可现实的残酷是他们稚嫩的肩膀难以负担的。根据本校的升学率,他们知道进入高校希望渺茫,即使有幸被录取也只能对着高昂的学费望而却步,因此大多数孩子会选择进入职校学习,甚至是辍学外出打工。这种无力感使得他们认为恐怕知识也改变不了命运。回来的时候,儿子心情沉重,说他似乎理解了杨绛的那句“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意。
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充满童真渴望知识的孩子,可他们也早早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儿子不知道这样短短一周的支教能带去什么,但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告诉他们要相信天道酬勤,要相信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他让他们写下了各自心仪的高校,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孩子们有时会向他“汇报”背英语单词的进度,他也很有成就感。我们希望他有机会再回去看看,给他们多带去一些快乐和奋斗的动力。
---- 2019届学生家长沙莎